独特观点
您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独特观点

愚,有三用;人,有三得

来源:admin 发布时间:2016-05-14   点击率:1223

愚可以是做人的法宝

1、吃亏是福

对于“吃亏是福”,郑板桥有这样一番详尽的注解:“满者损之机,亏者盈之渐。损于己则利于彼,外得人情之平.内得我心之安,既平且安,福即是矣。”
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盈满乃亏损之契机,亏损则会逐渐趋向盈满,损失自己则有益对方,对方得心平,自己会心安,有了平安,自然就有福气了。

能够吃亏的人,往往是一生平安,幸福坦然。不能吃亏的人,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,他只看局限在“:不亏”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,这种心理会蒙蔽他的双眼,势必要遭受更大的灾难,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。

“小人之谋,无往不福君子也。此言似迂而实信”。小人所耍弄的阴谋诡计,没有一件不使君子得福。这话似乎很迂腐,但实际上还是可信的。

吃亏是福!一个有作为的人,都是在不断地吃亏中成长和能干起来,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!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,是一种自律和大度,人格上的升华,在物质利益上不是镏铢比较而是宽宏大度,在名誉面前不先声夺人,而先人后己,在人际交往中,不唯我独尊,而尊重他人!

吃亏是福!德不高者不甘,心不诚者不愿吃亏,品不正者不肯吃亏,行不端者不能吃亏!“人不能把钱带入坟墓,但钱能把人送往坟墓”。人的欲望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,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性命,成就事业的时候,辉煌无限,毁灭事业的时候,惨不忍睹!

2、难得糊涂

郑板桥有一段著名的话:“聪明难,糊涂尤难,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。放一著,退一步,当下安心,非图后来报也。”

做人要表面愚拙,内心精明。人至察则无徒,所以人不能太精明、太计较,平时糊涂一点,给人留有余地,方是共赢之路。当然,表面上可以糊涂,心里却要打个小算盘,时时的调整自己。放眼远望,别死盯别人的缺点,要懂得吃小亏才能赚大利的道理。

人际交往精于“糊涂”,广结人缘。交际场合,真真假假,虚实莫辩。别人的话,有些可以当真,有些则不然。精于糊涂之道的人,跟任何人都可以是朋友,甚至别人的冒犯,他都可以微笑面对。凡事不去较真,也就避免了冲突,可以左右逢缘。

3、守拙藏晖

胡适曾以“藏晖”为室名,出自李白的诗《沐浴子》:“沐芳莫弹冠,浴兰莫振衣。处世忌太洁,至人贵藏晖。沧浪有钓叟,吾与尔同归。”

意在劝人要傻一点,和光同尘,韬光养晦。胡适少时以“藏晖”自警,足见其自知之明与处世之道。

胡适“藏晖”,不只在隐藏聪明,更在不以自己为聪明。进一步讲,即不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与正义,自己的主张为绝对之是,从而不容他人匡正。

“藏晖”的根本用意,不是韬晦,而是慎独和反省,以此来破解“正义的火气”。一个人善于“藏晖”,往往虚心、谨慎,显得愚拙而不是锋芒毕露。

愚可以是事业的基础

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,那就是尚“愚拙”。他说: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”

愚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,因此比别人更虚心;愚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,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;愚拙的人不懂取巧,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,因此不留死角。正是这与众不同的“愚拙”,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。

曾国藩并不是天才人物,他的智商不过中等。他常说“吾生平短于才”、“秉质愚柔”。他说自己读书做事,反应速度都很慢,“余性鲁钝,他人目下二三行,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。他人顷刻立办者,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。”

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,靠的完全是笨劲。读书的时候,父亲要求他,不读懂上一句,不读下一句;不读完这本书,不摸下一本书;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,绝不睡觉。

曾国藩不懂什么“技巧”、什么“捷径”,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,不撞南墙不回头。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、吃苦、踏实精神。

“拙”看起来慢,其实却是最快,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,不留遗弊。虽然曾国藩秀才考了九年,但一旦开窍之后。后边的路就越来越顺。4年后中了进士,而其他早中了秀才的同学,后来却连举人没有出来一个。他总结自身经验说,自己得益于基础打得好,所以“读书立志,须以困勉之功”。

既然天性钝拙,那么曾国藩就充分发挥自己钝拙的长处。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,不走捷径,总是按最笨拙、最踏实的方式去做。他一生成功,正是得益于“愚拙”精神。

他创建湘军、选拔将领,专挑不善言辞的“乡气”之人,盖其敦实淳朴、少浮滑之气。他甚至讨厌那些“善说话”的人:“将领之浮滑者,一遇危险之际,其神情之飞动,足以摇惑军心;其言语之圆滑,足以混淆是非。”故湘军历不喜用善说话之将。

他招募士兵,也专要“朴实少心窍”的山民。因此湘军的作风与八旗兵完全不同。彻底根绝了兵痞油滑之气。为“洪杨一役”奠定了基础。

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,以拙为用。他一生要求自己“不说大话,不求虚名”,做事“情愿别人占我便宜,断不肯我占他人便宜”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质朴的为人处事方式,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。

当然,曾国藩最有意义的还是他的“愚拙”思维方式。这种“扎实彻底”思维方式,与几千年来中国式思维尚直觉,重体悟,轻逻辑相悖,那些才子文人的思绪常如天马行空,不循规矩,任意跳跃,由此很容易跳过真理与谬误之间那一小小步的距离,因此,“扎实彻底”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效仿。

愚可以是修行的境界

在道家看来,圣人的“愚”是需要通过修行来获得的一种得道的境界。

圣人的“愚”与众人的“愚”是不同的。社会大众的“愚”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状态,而圣人的“愚”是通过自身修养而达到的一种状态。

老子以婴儿天真纯朴比喻“愚”的特质,是否圣人真的就应该如同婴儿一样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圣人的“愚”是大智,不是孩子的自然之“愚”,所谓的大智若愚,也就可以看成是老子眼中的圣人之“愚”。

更具体说来,婴儿的质朴是一种自然之状态,而圣人的质朴则是通过精神的创造和自觉的修养而达到的人生境界。

如此看来,尽管老子喜欢用婴儿来比喻“愚”的状态,但二者还是有所不同的。

老子认为圣人的状态与婴儿是最为接近的,尽管婴儿的愚是始,而圣人的愚是终,但追本溯源,依然可以从婴儿的这种状态中找到圣人应该具备的修养。

老子说:“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”意思是让身体与精神达到高度的统一,进入一种和谐的状态,而“专气致柔”是婴儿具有的特征,所以老子又说:“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”

版权所有 滕州市盘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19057532号-1
咨询电话:0632-5818863-806 传真:0632-5818863-800 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伦达金领国际B座 11F
Conpyright © 2014 panguz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